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唐代。李白。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王山人剖析仙道的高论,微言透彻秋毫。
马上要回归布山去隐居,逸兴高入云天。
你能不能多待几天再回去?怕山上的瑶草会衰歇吗?
我也很想去隐居,屡屡梦见松间云月。
你傲然独往,长啸着开劈岩石筑室。
林壑久已荒芜,石道上都长满蔷薇。
冬天来到的时候,我会去你那里,一起弄笙戏鹤,风雨相依。
析道论:析,分也,解也。道论,即道家之经论。
微言:精妙之论。秋毫:谓精微之理。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如灵芝等,能治百病或食之长生。亦泛指珍异之草。
参考资料:
1、郁贤皓 .李白选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
题中之“王山人”则“归布山隐”,此与李白这首诗所云“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地望正合。由“我心亦怀归”可知,是时李白他不在徂徕山中,而应在兖州(今属山东)家里,诗当作于瑕丘。按诗云“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语,诗当为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秋日所作。
参考资料:
1、郁贤皓 .李白选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
这首诗共分四个部分。第一个四句组()以“毫”、“高”为韵,是全诗的起首,“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介绍王山人并对友人才干的赞赏跃然纸上;“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叙事说友人要归布山了;第二个四句()改以“歇”、“月”为韵,是承接前一组诗,“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直言对友人的不舍,希望友人能多待几天;“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说王山人要走,我也很想走,向往那种隐居生活;第三个四句()又改以“扉”、“薇”为韵,是诗意起了转折,诗人想象王山人回到布山的情景,言语间满是向往;最后一个二句()和上一组诗一样,也以“依”为韵,“岁晚来相依”以讲述自己的愿望结束全诗,我也要到你那里去。全诗开头的起句到最后的结句,从述说友人要走到自己也想跟友人一样,诗人的思想从起句到结句已经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
朋友离别而去,李白有着浓浓的不舍与依依惜别之情,但只说“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把万语千言融入到景色之中,耐人寻味。虽然是赠别,却无凄凉之味。“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诗人很直接的表达了向往隐居和求仙访道的生活。并据记载李白于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后期,曾隐于徂徕山,这首诗题中之“王山人归布山”,并说“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不谋而合。
这首赠别诗,虽有别离之愁,却并不为愁所溺,“哀而不伤”,这也是盛唐“酬应体”五古的一个特点,离别之际,他们或许会有些伤感,但是不会沉沦其中。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忆远曲。清代。陆锡熊。 鲤鱼风起江涛恶,昨夜郎船何处泊。武昌遥望天上头,客梦况隔巴江秋。杜鹃不解催归去,处处征帆送津树。日落黄陵古庙烟,秋风那顾客衣穿。霜天手冷鹍弦歇,苦雁声中堕寒月。红颜寂寞宁自嗟,只念游子羁天涯,破屋孤镫枕如水,也应似妾空闺里。
题明伦堂。宋代。刘宰。 六树庭前过屋山,一枝仙桂许高攀。风云有幸逢千载,里社应先庛万间。
瞻六堂即事十首 其八。明代。罗万杰。 阅物一双醒眼,藏身数卷奇书。休言世事蕉鹿,输与神仙蠹鱼。
见云雷垂垂不雨怅然有作。明代。李梦阳。 大梁城东云出雷,捩风拖雨故徘徊。黄鹂坐树深无语,紫燕衔泥阻未回。即恐孝娥为早冢,不闻神女傍阳台。火云西日垂垂暮,屋隙愁看返照来。
送贺御史出守苏州。明代。吴宽。 吴民方切九重忧,祖道休将五马留。朝宁久称真御史,封疆还属古诸侯。香凝燕寝韦郎咏,棹续花桥白傅游。我忝郡人无以颂,拟叨循吏传重修。
秋风一夕来,木落江水波。相将雁南翔,奈有孤飞何。
四海兄弟少,百年离别多。傥坚归来心,富贵尔则那。
吾兄文夫宦游天台余将官于江左不胜感离之情用韦苏州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为韵作十诗以寄 其一。宋代。王淹。 秋风一夕来,木落江水波。相将雁南翔,奈有孤飞何。四海兄弟少,百年离别多。傥坚归来心,富贵尔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