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渔父醉

渔父·渔父醉朗读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译文

渔父酒醉了,披着蓑衣走路跌跌跄跄像跳舞。醉酒的渔父想寻找回去的归途。短桨小船无人执掌,任它随意漂流。酒醒以后,渔父不知身在何处。

注释

蓑(suō)衣舞:指渔父穿着蓑衣醉行之状。

却:往回走。

短棹(zhào):小桨。

  前两句点化引用了唐代诗人孟郊《送淡公》(之三)“独迷舞短蓑”诗意,写了渔父狂饮烂醉而忘形的神态。“渔父醉,蓑衣舞”,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渔父狂饮烂醉以致神魂颠倒、身不由己的诙谐状态。“蓑衣舞”三字逼真传神,渔父醉后那踉踉跄跄的行走模样跃然纸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醉里却寻归路”,进一步渲染了渔父醉后神不附体、欲归无路的昏沉状态。连东南西北都弄不清楚,回去的道路也找不到了,只好“轻舟短棹任斜横”。

  作者曾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游赤壁湖时,也狂饮烂醉过,结果是“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此词里渔父的狂饮烂醉,其结果比作者游赤壁时的境况好不了多少,同样会是“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所不同的是:相与枕藉乎家中,“醉后不知何处?”最后两句为点题之笔,反映了渔父那种狂放不羁、自由自在的恬淡生活心态。

  第二首词先描写,后叙述,描写与叙述融会运用,集中渲染了渔父“醉”后百事皆空的心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词隐含了道家崇尚自然、清净无为的思想,反映了词人随缘放旷、任天而动的达观胸怀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吏隐从容际盛时,东华车马任奔驰。天生性分穷何损,雪作襟怀涅不缁。

客邸秋光闲里度,故园山色望中疑。黄花旧有柴桑约,岁晚相寻莫遣迟。

()

为爱东园四照亭,剪开繁木快人情。新秋雨过閒云卷,十里南山两眼明。

()

旅枕骤疑风彻屋,晓窗还见雪填渠。

梅花未放腊前蕊,雁足浑无别后书。

()

荻花枫叶醉为乡,每忆临分一鼎香。枉费光阴惊老大,略无治行愧循良。

归心来往鸡豚社,清思消磨雁鹜行。且喜弦歌馀乐地,好诗句句挟风霜。

()

林秃山髡,扫木叶一空,似头新沐。蛎墙薜荔,凌乱诗人吟屋。

未岁寒、松柏先凋,岂梅花五月,笛声飞玉。横汾帆乱,又唱大风一曲。

()

英英道山友,赠我深林芳。入室与俱化,同心如此香。

纫之可为佩,不采庸何伤。三复韩子操,援琴鼓扬扬。

()